期刊简介
本刊是卫生部主管,由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和山东省皮肤病发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科技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皮肤病与性病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出版部门: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1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7-1348/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山东
出版地区 山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皮肤病学和性病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9-1157
- 国内刊号:37-134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寻常型天疱疮的治疗进展
1皮质类固醇大多数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对小到中等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反应良好,一般为每日泼尼松15~70mg,且发现口服地塞米松比静脉治疗生物利用率更高,故疗效更佳.皮质类固醇应用时推荐疗法为泼尼松联用一种辅助药物如环磷酰胺(CTX)、环孢菌素A(CSA)及抗变态反应药如曲尼司特(tranilast)等,而尽量避免应用氨甲喋呤(MTX)[1].......
作者:宋亚丽;张树孝 刊期: 2001- 04
-
与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相互作用的药物及其处理
新型口服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于10年前首次进行了临床实践,迄今已证实极安全,具有高利/弊比率,这些口服抗真菌药物的一些预期不良反应可归因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许多情况下,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及药物学特性,就有可能预测其相互作用.相互禁忌的药物,一般可安全地使用替代剂,进一步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正确处理,对维持新型抗真菌药物的高利/弊比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海涛;范秀勤;韩瑞顺;冯华 刊期: 2001- 04
-
皮肤血管炎的免疫抑制治疗
血管炎包括了一组以血管的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皮肤和/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血管累及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方面迥异,虽已提出一些适于诊断和治疗的分类方法,但病因学问题未彻底解决,仍存在意见分歧[1].......
作者:张良芬;吴勤学 刊期: 2001- 04
-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抗真菌研究进展
随着免疫缺陷或抑制患者的迅速增多,真菌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危害很大,然而行之有效的抗真菌药物相对较少,而且有些药物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或易发生耐药,因此寻找安全性好、抗菌谱广、疗效高且价格低的抗真菌药物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药用植物中提取筛选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而开发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近年来国外的相关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骆志成;刘子文 刊期: 2001- 04
-
伊曲康唑应用的临床回顾1998~1999
随着伊曲康唑在中国应用的日益广泛,其广谱的抗菌作用和良好的临床疗效亦逐渐为临床医师所共识,国内陈氏对伊曲康唑5年应用作了回顾[1],我们将其后至1999年年底国内杂志公开发表文章进行了复习,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伊曲康唑的认识.......
作者:崔成军;贾国泉;陈志强 刊期: 2001- 04
-
24例红皮症的护理体会
红皮症(剥脱性皮炎)是皮肤科的危重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约为5%~20%,病死者多为继发感染,如皮肤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也是致死原因[1].通过对24例病人的护理我们体会到除合理的治疗外,精心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本病的预后、转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郝允兰 刊期: 2001- 04
-
缅怀麻风病专家李家耿教授
......
作者:陈家琨 刊期: 2001- 04
-
白癜灵冲剂治疗白癜风91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9年6月~2000年12月应用自拟中药复方白癜灵冲剂治疗白癜风91例收到了较好而肯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正田;刘国艳;刘洪泉;徐文豪 刊期: 2001- 04
-
性病防治对策的进展
艾滋病的发展及其在全世界的大流行对性病的防治对策(策略)产生重大影响.在过去10多年与艾滋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性病和艾滋病的关系密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不仅使性病诊治变为复杂,而且控制性病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促使各国政府更加重视性病的防治工作.多年来一直认为防治性病的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病痛、阻断其继续传播、预防其并发症和后遗症,而目前又明确了,更为主要的是防治性病能降低H......
作者:邵长庚 刊期: 2001- 04
动态资讯
- 1 药物性狼疮1例
- 2 女性生殖道IL-8和sIgA的变化与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 4 98例皮肌炎伴肺间质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 5 电离子联合干扰素治疗男性尿道口及舟状窝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 6 重组Ad-SOCS1介导的树突状细胞源外泌体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影响
- 7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1例
- 8 全国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研修班招生
- 9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1例
- 10 康体多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 11 梅毒血清学阴性者性行为特征和梅毒血清学复核结果分析
- 12 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 13 组织样麻风瘤25例临床分析
- 14 泛发性疣状痣1例
- 15 四例颌面部木村病临床及病理分析
- 16 甲下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甲沟炎1例
- 17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伴基底细胞癌1例
- 18 菏泽市2000~2003年性病发病情况分析
- 19 以Sweet 综合征样皮损为表现的急性白血病1例
-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检测及其意义